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稳中有进 稳中有为——年中经济形势述评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08  点击数:  分享到:
59.2K

当前,中国经济既拥有难得机遇,也需应对诸多挑战。坚定信心,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坚持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就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3年即将过半。面对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形势总体平稳。

当前,中国经济既拥有难得机遇,也需应对诸多挑战。坚定信心,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坚持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就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稳中有进:中国经济运行的主基调没变

尽管经济增速稍缓,但5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目前的中国经济仍处在平稳运行的通道中,投资、工业增速、物价、就业等当前主要经济指标依然稳健。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眼里,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一个‘稳’字来概括。他表示,无论是经济增速和“三驾马车”,还是就业、物价等,都在合理区间,不必过分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急剧回落。

与连平的判断基本一致,大多数经济学家在研判中国经济时,普遍认为“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连平说,随着美国经济的温和回升,出口市场将好转,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出口有望小幅度回升;而3月份后实际消费增速已开始缓慢上升,预计未来消费持续小幅走高可能性较大。

从5月份数据看,月度经济增速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增长9.2%,只比上月略微回落了0.1个百分点。内需也比较稳定,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速比上月反弹了0.3个百分点达到12.1%。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升,二、三产业间内在比重发生变化,这释放出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优化的积极信号。

根据瑞银证券首席特约经济学家汪涛的观察,得益于国内订单的好转,5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项中生产指数大幅回升,显示出库存周期正在企稳的事实。预计在稳定的宏观政策下,今年三季度将会出现温和的环比复苏。

尽管仍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专家判断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

张立群认为,不管从短期还是从中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增长都要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虽然日益受到资源和能源的约束,中国经济仍具备四大发展潜力: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开放红利、技术红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中国市场和投资的空间潜力仍十分巨大,依然具备充沛发展动力。

稳中求优:调结构化风险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稳中亦有忧。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进入6月下旬,“钱荒”现象让中国金融界的隐患暴露无遗。“这次中央对‘钱荒’的处理方式,给金融业敲响了警钟。中国金融业必须去杠杆化,优化内部结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王军说。

哈继铭认为,央行应对这次金融市场的波动没有“火上浇油”,也不是“雪中送炭”,就是让银行间市场吸取道德风险的教训,让机构吃一堑长一智。由此银行方面会更谨慎。银行会考虑手里留有余地,而且会更加适应整体的货币政策基调。

金融领域如此,实体经济中的隐忧也在浮现。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状态,甚至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未能幸免。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企业效益急剧下降,而且加剧经济运行的风险,必须及时加以有效引导、抑制和化解。

不过,即便面对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国家上半年采取的宏观调控举措中始终坚持“有保有压”,对落后产能、低效能的行业并未“网开一面”,严格控制地方盲目投资扩产能的冲动,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而我国一系列切实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政策目前已完成调研,正处在最后酝酿阶段。

如果说调整结构是化解风险的必由之道,那么调整结构也是催生创业、发掘经济增长点的良机。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在5月底新成立的物流创新公司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司由马云担任董事长,计划首期投资人民币1000亿元,以此来撬动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

“菜鸟网络”,正是当今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寻找新增长方式的一个亮点。

“谁调整得快,谁就能抓住先机。”张立群也表示,经过金融危机后的几年调整,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一些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在增加,新的经济亮点正在孕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