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对实物消费需求比较大,现在服务产品的比重正在增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正在提高。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非常高,服务业对拉动消费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在第二届京交会期间,服务业的作用被各方人士一次次谈及。然而,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在哪里,该如何进一步突围?
潜力巨大
“现在居民消费正由生存性阶段进入发展性阶段,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说,消费可以分为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三个阶段,中国的发展型阶段已经启动,而且将进入发展型消费快速增长阶段。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对实物消费需求比较大,现在服务产品的比重正在增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正在提高,北京甚至已经超过75%,服务业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一方面,服务消费本身可以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
范剑平说,中国已成为中上等收入水平国家,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对旅游、教育、娱乐等的消费需求骤增,这本身就酝酿着一块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比如理财需求的扩大推动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对眼界开阔的需求推动了旅游业、出国留学等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还可以间接推动消费需求扩大。洪涛指出,发展服务业,打造服务体系,可以推动消费。比如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商品的价格将会更加便宜。比如医疗、教育服务可以让消费者提高对未来的预期,减少储蓄,放心消费,酝生出更大的消费市场。比如工业服务业中的设计创新服务,可以为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用料成本等起到作用,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
需政策给力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行业,虽然同行竞争但不会希望对方快些倒掉。”在第二届京交会展馆中,天天快递有限公司网管部总监助理陈洪军富有激情地说,天天快递从商业物流拓展至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具有空陆联运的优势,虽然入行晚,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陈洪军“神秘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物流业难在最后一公里,如果其他快递企业死了,自己也活不了。”快递行业发展有三难:一是批地难、用地贵,北京的一个配送点需要120万元一年的租金,买地就更难了;二是货物运输不便,进入市区之后,堵车严重,可是不让用电瓶车;三是人力成本高,“每年工资都要上涨30%,最基层的装卸工月工资也要3000元以上”。“如果其他物流公司垮了,货物量一下子压下来,剩下的企业也会被大量涌来的货物压垮,所以我们都希望同行好好的。”
服务业在发展中遇到许多困难。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媒介公关部经理许琼表示,随着体检、健康管理等方面业务的发展壮大,公司需要开设新点,但审批手续繁多,新点的拓展往往很难。人才流动方面也存在障碍。“医护人才本来就选择大医院工作的居多,加上大医院医生目前还不能到其他医疗机构同时工作,我们在人力方面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洪涛建议,发展服务业,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打造完备的硬件和软件配套,支持服务业发展;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对服务业的规划指导,调整新型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避免一窝蜂而上;要优先发展与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如美容美发、沐浴、洗染、修理等行业,从而拉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