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的高级顾问的戴维斯表示,美国法律并无具体对投资敏感领域做出规定,但赴美投资没有“绝对安全”领域。
针对华为、中兴及三一等中企在美投资先后受阻,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 Melveny & Myers LLP)亚瑟·卡尔弗豪斯(Arthur B. Culvahouse Jr.)和博然思维(BRUNSWICK GROUP)米歇尔·戴维斯(Michele Davis)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赴美投资无绝对安全领域,中企应提前做足准备。
曾是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的高级顾问的戴维斯,多次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组织工作,熟悉美国的财政政策和金融体系,尤其是跨国并购中的外资审查政策。她表示,美国法律并无具体对投资敏感领域做出规定,但赴美投资没有“绝对安全”领域。涉及国防领域的投资无疑是最为困难和敏感的,如投资电信一类的“关键的基础设施”。这些领域容易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查,很难完成。即便是看似更为开放投资的农业,亦要具体看收购双方的主体,企业从事的业务以及所在地域等一系列需要注意的问题,才能决定交易是否能够继续。
有美国总统法律顾问经历的卡尔弗豪斯是美迈斯律所华盛顿特区办公室的合伙人。他解释说,国防工业十分敏感。如果目标公司有大量国防合同不能被剥离,那么这一领域的投资很成问题。而技术方面也可能成为影响交易进行的原因,譬如一项技术出口到收购方国家并无美国商务部门的许可,那么该笔收购能否进行亦成问题。
在高技术行业,由于担心中国投资对美国家安全产生影响,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阻挠了多项高技术行业投资合同,很多中国投资在美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安全部门的阻挠下破产。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通讯设备公司在欧盟投资是在美国的三倍。
美国的安全审查制度可以在企业开业以后的三年内对企业提出停止或者驱逐出去的要求。戴维斯表示,虽然向CFIUS申请审查是自愿的,不过如果不向CFIUS申请,则可能面临政府决策时重新对该案进行审批,此时企业往往已进行了大量投资,损失会比较大。因此她建议,企业如果不确定是否需要审批,最好先进行咨询。
“我们通常试图让客户明白,这跟反垄断审查有些类似。机构审批是保密的。你可能尝试或预测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并试图解决,但通常情况会比想象得复杂,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 卡尔弗豪斯说。
尽管在美国对中企投资的开放性上中方仍有质疑,但中企投资美国并非毫无路径。今年1月,万向集团收购美国汽车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获CFIUS批准。
卡尔弗豪斯认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最重要的是,在宣布交易前的一两个月内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公司架构,董事会成员构成,是否旗下有涉及敏感区域的子公司需要剥离。比如一家公司98%的业务是生产锡罐,但有一个很小的部门涉及飞机机翼,那就可能产生问题。政治和公共关系方面也十分重要,企业应考虑交易可能带来的反对声音,就此咨询一些政治专长的顾问。
在美国,由于投资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层面通常非常欢迎投资。雇员、当地社区也受益于投资给当地经济注入的获利而成为支持方。去年,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总额约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美国经济正在艰难复苏中,失业问题创造了更加友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资,阻止企业倒闭。卡尔弗豪斯称,20多年前,美日、美德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争端不断。如今,美国拥有很多他国汽车制造企业,创造就业并将美国生产的汽车向亚洲、欧洲出口,大大缓解了贸易争端。当丰田最早在肯塔基州乔治敦投资建设生产厂后,当地很多人开始驾驶丰田车。时至今日,该厂是日本以外最大的丰田工厂,所产汽车在北美极为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