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没有哪个词比“外强中干”更适合用来描述2月份的数据:出口同比增长21.8%,即使考虑季节因素后仍然强劲,这已是自去年12月以来连续第三个月大幅超预期。
而被视为与内需更相关的进口,则从上月近30%的增幅大跌至-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近3个百分点至12.3%;工业增加值同比进一步下跌0.4个百分点至9.9%。唯一的亮点是投资,相对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至21.2%。
欧洲依旧疲弱,日本表现平平,唯一表现略好的西方经济体是美国,但数据却显示中国出口在美份额降至历史最低,未能分享到美国经济复苏的好处。
与此同时,在美元反弹的状态下,人民币甚至还继续稳中有升,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每一次升值,其实都是在刷新人民币有效汇率自1994年1月份有数据以来新纪录。
表现平平的海外经济和屡创新高的人民币有效汇率,使得中国强劲的出口似乎变得无法解释;以数据的统计偏差来解释一个月的情况尚可,而以之解释三个月的情况,则难免牵强。
主要新兴经济体都与中国类似,经过去年的放缓和政策放松之后,自去年末开始经济重入回升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出口与西方经济体之间已有越来越强的“脱钩”意味了。这可能正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坚持把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结合起来”的原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滑,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但投资加速而工业增加值减速,似乎匪夷所思。
数据显示,2月份房地产投资较上期增长6.6个百分点,而2月份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这意味着其能够拉动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加速1.7个百分点,而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仅较上期加速了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