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1月15日 - 随着对华贸易增多,一些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的意愿也在上升。这将提升人民币地位,使其成为更加重要的全球金融重心。
问题是,会买入多少?何时开始?
BNP Paribas Investment Partners的官方机构全球主管Gary Smith认为,答案是很多而且很快。该公司代央行、主权基金和超国家集团管理着540亿欧元(720亿美元)储备。
他表示:"我估计央行(目前持有的人民币)占0。5%或更少。而未来三四年预计会增至10%以上。"其并称,不确定因素是时间而非占比。
他说道:"人民币题材将继续以指数级发酵。我们的起点很低,而这个题材很大。"
Smith的预测比他很多同行要乐观,后者普遍认为各央行会一点一点增持人民币。
而且据估算,目前人民币在全球10。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微乎其微,与之相比Smith的预测可谓是极大的飞跃。
但这个发展方向几乎无可争议。
"这是一个重要趋势,"摩根大通资产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全球主权部主管Patrick Thomson表示。该公司帮助主权投资者管理着700亿美元资产。
"央行计算储备是基于贸易收支,所以随着对华贸易增加,他们也会想持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储备。"
**资本管制**
Smith的预估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他与一些央行进行的探讨,中国采取措施以便外国央行进行人民币投资,以及民间部门人民币支付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等。
他表示,这反过来会推动各央行持有更多人民币。
"很多央行现在都持有一些人民币,但都只是很少的数量。今年年底每家的持有量都将高于目前水平,"他认为。
监管各央行外储情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没有公布对于人民币的预估,但表示除去美元、欧元、日圆、英镑和瑞郎这五大货币之外的所有货币仅占已知储备总规模的5。5%。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元所占比重高达61。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人民币并非全面可兑换,中国实施资本管制以及难以获得人民币计价资产,使得人民币无法成为官方储备货币。
不过中国与包括韩国在内的超过15个国家缔结了货币互换协议,印尼等国公开宣布正在中国银行间市场购买债券。尼日利亚亦表示希望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央行也注意到,中国政府在年底前决定取消针对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购买中国资产的10亿美元上限。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称,11月以人民币进行的国际支付较前月大涨24%,升至全球交易总量0。56%的纪录高位。
但这一趋势的速度和规模仍是问题。
"越来越多的央行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开始在其储备资产组合中持有适度数量的人民币,"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及布鲁金斯学会高级学者Eswar Prasad指出。
"但除非中国政府明显加快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而且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否则我认为人民币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如此重要的货币,"Prasad表示。他曾任IMF中国部负责人。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表示将寻求增强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但同时也表示将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