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制造业的错误认识是相当危险的,它导致妖魔化中国,进而引发冲突甚至战争。
美国民众说:“我们不再生产东西了。”美国学者说:“我们的工业基地在消失。”总之,人们一直认为美国的国内生产在下降。其实这不是事实,甚至不接近事实。然而这些不实之说却产生了严重后果。
先看事实。在近几十年里,美国的制造业远非“消退”,而是在稳定增长,甚至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仍在增长。除中国外,没有其他国家的制造业接近美国的产值。中国现在虽然稍稍领先,但考虑到它的人口占人类的20%,而美国只占5%,这对美国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结果。再看看印度,它也同中国一样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在上世纪40年代,当印度和中国都取得“独立”之后,印度比中国富有,而现在的印度已被中国远远甩在后面。最后看一下日本,它曾一度成为接近美国的制造业大国,但后来在美国的打压下跌了下去。
那么美国的工作岗位又如何呢?让我们看看二战后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就业状况。
1947年以来,美国的国内制造业持续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而美国的制造业仍在增长。显然,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不必是“零和”。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就业在上世纪60年代基本保持稳定,而没有随产值的增加而增加。自2000年始,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迅速下跌,虽然产值在增长。这些数据并非“制造业外移”可以解释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自动化。这不是说我们的制造业没有外移,而是说,“外移论”无法解释这些数据。
在近二三十年里,我们的生产自动化迅猛发展,早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前,我们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就已经急剧减少。实际上,这与当前经济危机的由来也有许多关系,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那么,就业问题在当前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同以往一样,总统竞选一开始,双方竞选人就以攻击中国为能事,他们把“我们制造业基地的流失”归咎于中国,却不谈生产自动化问题。奇怪的是,奥巴马大谈我们的制造业在持续增长,但在竞选运动中却不把这个好消息与美国工人的就业相联系。制造业的增长对美国工人来说本来是好事。
但那些“进步”政客对此却避而不谈。因为生产更多产品,应该不会产生消费危机,与此同时,当前的工会领导及“进步”的民主党政客又没有办法来增加总体需求和就业,除非消减工作时间而不减少工资,但这需要有一场政治和经济斗争,而民主党政客没有这个胆量。攻击中国无疑是更便利、更易接受之举。另外有许多“进步”人士强烈的马尔萨斯主义思想也让他们从需求超过供应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而这与现实恰恰相反。
我们的出口如何呢?美国是继中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国,作为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来说这是很不错的成果。同德国一样,美国出口的是高附加值、高利润产品。中国也想走这条路,但仅仅是开始。你看到的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是服装与鞋子,但中国人看到的“美国制造”是大飞机和汽车,人们更愿意出口哪种产品呢?
这种对美国制造业的错误认识是相当危险的,它导致妖魔化中国,进而引发冲突甚至战争。这已引起中国的关注。更奇怪的是,美国,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却把自己看成受害者。当这个具有世界上最强军事力量的国家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时,那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在历史上及当代,那些肆无忌惮的国家领导人以受害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的事例并不鲜见。美国人应当警惕这种病态的思维。一个富有而强大的国家玩这种受害把戏,的确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