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吸引外资总量持续上涨,2017年以来稳居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未能幸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20-2021年期间全球FDI将下滑30%-40%。在此背景下,中国FDI也出现一定幅度下降,2020年1-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679.3亿美元,同比下降4%。
疫情冲击下,中国吸引外资面临诸多困境。首先,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原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务谈判等活动被迫中止,投资项目进度受阻,招商引资合同违约风险提升,外资引入遭遇多重困境。其次,疫情蔓延全球,中国FDI的重要来源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受疫情影响,企业营收遭受严重打击,进而放缓对华投资活动。在国外疫情未有效纾解之前,各国对华投资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餐饮、旅游及运输等行业所受冲击较大,周转生产经营资金难度加剧。相反,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等行业利用外资规模呈上升态势,医疗健康相关产业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得到有序恢复,外商对华投资信心较国内疫情高峰期已有明显改善。为增强中国对外资的持续吸引力,我们仍然需要强化“稳外资”重要举措。
第一,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充分研判全球产业链布局,吸引优质高质量外资来中国投资创业。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鼓励国外金融机构来华投资,缓解包含进出口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融资约束。
第二,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加速《外商投资法》落地。各级政府应加速外商投资法的落地执行,提升外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帮助在华投资商构建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鼓励外资在各地设立企业建设工厂,参与到地区的经济恢复建设中来,以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引进高科技投资。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力度,贯彻落实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警察制度,消除高科技外资来华投资的“后顾之忧”。
第四,加快推广复制自贸区经验,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本着“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的原则,尽快复制推广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措施。通过线上进出口商品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多元化招商引资机制。同时,鼓励外资在生物制药、医疗科技等领域的投资,开拓中国医疗研发与医药健康产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空间。
第五,积极建设政商交流服务平台,建立外商投诉反馈机制。切实解决外商在中国境内投资设厂遇到的阻碍,调解外商在国内生产经营遇到的法律问题,及时回应外商的利益诉求。重点处理外商受疫情影响的实际困难,确保招商引资既要“引得来”,也要“留得住”。
第六,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推广线上办公流程。各级政府部门在疫情之下应简化外资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加快建设线上办事平台,实行“不见面办公、无纸化操作”,积极促进线上商务交流,协助外商提前解决在华投资活动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