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大力推进最具安全感城市、法治中国典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力推动厦门平安建设再上新台阶。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时代楷模”厦门先进典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即日起,市平安办将组织开展“十三五”期间“平安厦门建设十大事件”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平安厦门建设的热情和激情,凝聚平安厦门建设的强大合力,实现 “十四五”平安厦门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更好地服务保障我市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日前,
市平安办已初评出20个候选事件
具体如下:
目 录
01
金砖会晤重大安保任务安全顺利圆满成功
02
“扫黑除恶”护航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
03
我市确定平安建设“三大目标”铿锵迈进
04
我市部署全面实施主动创稳“三大工程”
05
“爱心厦门”以爱筑城标刻平安新高度
06
我市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07
厦门入选全国首批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08
我市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平安综治考评优秀
09
全市迎接抗疫大战大考守护共同平安家园
10
“时代楷模”辉耀厦门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11
开展“五安”工程创建交出亮眼平安答卷
12
厦门治理信息化建设应用跨入大数据时代
13
我市群众安全感连续三年荣居全省第一
14
全市“雪亮工程”基本建成守护人民安宁
15
我市司法体制改革硕果累累彰显公平正义
16
全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17
市公安局实施威慑警务精准发力筑基平安
18
从“e警务”到“e政务”厦门“放管服”走向全国
19
群防群治人民伟力共筑厦门平安和谐美
20
“微治理”在厦门遍地开花换来“大平安”
小编播报:
关于活动
1
活动主题
记录奋进印迹 传递平安力量
2
事件展示
12月1日——12月4日
20个候选事件概况
将通过“厦门政法”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
3
网络投票
12月7日——12月11日
20个候选事件
将在“厦门政法”微信公众号开放
投票程序
共同角逐“平安厦门建设十大事件”
此前,
我们分别发布了
第一期候选事件
第二期候选事件
第三期候选事件
(分别点击上方蓝字进行查看)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围观
【16号——20号】“事件”吧~
16
全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事件简介:
一起交通事故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不幸。不能再让更多群众承受在交通事故中失去亲人的痛苦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下,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主动会同相关部门从2017年4月起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警医合作、警保协作等机制,群众安全出行意识不断提升、重点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交通安全隐患不断清理。市交通运输局自主研发“轨迹+卡口”综合分析系统等精准执法系统,全市近3000辆“两客一危”车辆入网率达100%。2017-2019年第一轮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危货运输保持“零死亡”,客运事故率、亡人率与2017年相比分别大幅下降66.6%、7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52人,较前三年减少289人,同比下降30.71%,下降幅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专项整治取得突出成效,6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经验做法先后在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并全国推广。2020年起,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再次开展为期三年的第二轮专项整治,力争在连续三年下降的基础上再减150-200人。
17
市公安局实施威慑警务精准发力筑基平安
事件简介:
2018年以来,我市在总结提升“金砖会晤”安保成功经验基础上,创新打造“威慑警务”主动治安战略,充分利用大数据情报实战平台强大的海量数据自动关联、秒级运算能力,搭建多种智能风险感知识别模型。重点抓住老扒惯犯、流窜作案等治安高危人员,实时“捕捉”入厦可能作案人员,及时实施精准显性用警,让不法分子心生忌惮、不敢妄为,营造“伸手必被捉”的压倒性态势,让不法分子“不敢在厦作案”,达到抓住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推动治安治理从“被动防”向“主动创”格局转变。现已完成对首次入厦、同行聚集、高危出行、高危通联等异常行为人员的精准识别和灵敏预警,构建起一个灵敏、高效的治安风险人员动态感知网络。自“威慑警务”实施以来,累计向入厦治安高危人员“点对点”发送普法案例警示短信25万余条,“面对面”上门教育核查1.3万余人,通过前移警务关口、精准宣防震慑,全面营造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高压管控态势,有效彰显法治威慑力,切实掌握治安主动权,助力全市刑事发案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实现了平安生产力和平安成本“一升一降”,基层干警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双丰收”。
18
从“e警务”到“e政务”厦门“放管服”走向全国
事件简介:
“家门口买瓶水的功夫就可以办政务,真方便!”2017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依托社区便利店和“刷脸技术”建设“e警务”便民服务站的思路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工作,并升级为“e政务”。2017年9月,首批10个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站正式启用,提供公安、人社等7项便民服务。此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站点数量和服务事项不断增多,覆盖政务服务窗口、酒店、银行、医院、企业园区等,游客住酒店没带身份证、孩子读书开证明、购买房子提取公积金……越来越多的事项都可以在“e政务”便民服务站上就近快捷办理。厦门“e政务”全国首创的“共建共享”“社会化建站”“刷脸办事”三大自助服务新模式,24小时不打烊随处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成“e政务”站点300余个,整合12部门114项便民业务,累计服务群众270余万人次。2019年,厦门“e政务”政务服务新模式项目在福建省改革创新项目评审中获得第一名,在全省复制推广;“e政务”政务服务经验被商务部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已有四个省份复制推广厦门“e政务”自助服务模式。今年8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专题报道厦门“e政务”应用成效,并评价:“以人民为中心,就应该这么办!”。
19
群防群治人民伟力共筑厦门平安和谐美
事件简介: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厦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爱厦门爱平安。在这座城市的角落,有一支在默默奉献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别上红袖标,普通的他们化身“平民英雄”,义务奉献,挥洒汗水。他们,可以是一名平安巡查员,安全隐患随时报;他们,可以是一名平安调解员,化解矛盾和谐邻里;他们,可以是一名义务交通志愿者,列日当空下协助引导平安通行;他们,可以是一名平安社会工作者,事无巨细做好网格小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厦门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群防群治力量共筑,2016年6月24日“厦门百姓”APP全面推广应用以来,已激活群防用户数达91.3万余人,涵盖了公交司机、出租房东、环卫工人、寄递物流从业人员等群体,通过平台共发布任务14.1万个,完成任务人数832.5万人次,巡逻总里程3598.6万公里,参与巡逻364.2万人次,采集车辆信息380.8万辆,采集人员信息261.8万人,接受各种举报线索19587条,排查各类隐患2575条,形成了“老民警志愿服务队”等群防品牌队伍。我为人人在巡防、人人为我守安宁,这些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如一抹抹闪动在街头的“平安红”,与凤凰花、三角梅相映成景,描绘出厦门一道道靓丽的平安风景线。
20
“微治理”在厦门遍地开花换来“大平安”
事件简介:
做好“微治理”换来社会“大平安”。一把“近邻”金钥匙打开了平安厦门新天地。大力推进近邻党建、近邻调解、近邻守望、近邻互助,做细社区评理基地等,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全链条解决,让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和谐互助成为治理底色。瞄准小单元,着眼小平安,做好校园“微治理”换来社会“大平安”。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中小学生托管、午间就餐及校园安全等热点问题,从小处着手、细节用力,创新打造校园“微治理”模块,通过实施“两服务、两工程”建设(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服务以及“午餐工程”“雪亮校园工程”),带动破解校园周边摆摊设点、交通拥堵、放学接送等一揽子治理难题,做到了学生安心、家长省心、社会放心。“下班回家,孩子在学校延时就把作业写完了,太让我省心了。”目前,全市共有326所小学、幼儿园约6.8万名学生申请参加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后顾之忧;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全部对外开放,超过22.8万名市民注册,累计进校健身人数96.7万人次。工作成效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并全国推广。又比如同安区组建房东协会实现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湖里区的“小区警察”融入56个社区363个最小网格、集美区为企业送出的法治套餐、翔安区大力推进平安海域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多样多彩的“微治理”模式在特区遍地开花,进一步提升厦门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于平安,
我们说了很多~
这一次,
厦门最平安的模样你们来定义!
一起关注
【“平安厦门建设十大事件”评选活动】,
选出你心中的“C位”事件!
【END】